63.显密交诤实非所宜


        要比较详细说明的,是密乘所判“不共乘”。

        所谓“不共”,乃指与显教不同而言。

        照密乘的观点,自然说密乘比显教为殊胜,而显教行人则谓密宗乃不纯的佛教,因为其中有吸收婆罗门教仪轨之处。

        笔者一向不主张在这问题上作争论,因为如果说对外吸收即是不纯,那么,释迦当年其实亦有吸收一些印度哲学流派之处,现代研究印度哲学的人对此已多论及。

        若谓佛教徒只应恪遵释迦教法,不能有所发展,是则禅宗何以又重“祖师禅”而弃“如来禅”耶?甚至天台、华严两家,亦只是据《法华》、《华严》两经发挥其玄义耳,其所发挥,未见印度经论有明文也。

  因此斥密乘为不纯,实在很站不住脚,即使唯识家虽有印度经论作根据,不同于天台、华严,亦不宜视密宗为不纯,因为唯识建立“三分”、“四分”之类的争论,我们可以说,诸说之中一定有非佛密意的说法,因为若立“三分”,则“四分”必然“不纯”,反之亦如是,是故与其排斥密宗,倒不如去理解密宗。

  密宗仪轨无一不有佛学根据若不依唯识,即依中观,学密的行人亦必通此两种学说

       故若对密宗仪轨不作了解,只据其表面形式即斥为不纯,一争论,恐怕徒然令有意学佛的人失去信心耳,甚无益也。
  
       密乘行人最犯显教大忌之处,是认为修密可以即身成佛,而修显宗者却须经三无量劫后成佛,因此显教中人便亦驳曰:密乘成的是什么佛?且引天台宗的“六即佛”,讥其成就的层次甚低。

       笔者认为,这种争论于末法时期实不宜提倡,各宗实应同心协力破邪显正,始为当急之务,不如认为凡合如来三法印者即是正法。 



(P140)